发布日期:2024 年 12 月 4 日 / 更新日期:2024 年 12 月 4 日 - 作者: Konrad Wolfenstein
机器人国家的口吃:德国的动力和增长问题
工业机器人成为焦点:德国正在失去领先地位
德国在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使用方面处于困境。国际比较,特别是与中国和韩国等国家的比较表明,联邦共和国在机器人密度方面拥有坚实的基础,但在活力和增长方面明显落后。这种现象是由几个关键因素造成的,下面将详细讨论和扩展这些因素。
德国落后的原因
1、自动化技术投资少
近年来,中国在自动化技术方面投入巨资。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得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23年,中国每万名员工拥有470台机器人,超过德国的429台。这些数字背后显然有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中国政府将自动化视为工业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杠杆。
另一方面,德国在投资新技术方面相对犹豫不决。尽管许多中型公司是机械工程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但对机器人解决方案进行广泛投资的意愿往往受到高成本和长期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的抑制。在许多德国公司中,对颠覆性技术的保守态度仍然占主导地位。
适合:
2. 机器人安装量增长率低
另一个问题是德国机器人安装量的增长率相对较低。 2018 年至 2023 年间,平均每年仅增长 1% 左右。相比之下:同期中国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2%。这种动态表明两国的优先事项有多么不同。在中国,自动化在国家经济战略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在德国,它通常被视为补充而非驱动因素。
3.缺乏政府支持和战略规划
政治的作用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对长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出台了大规模计划和补贴来鼓励企业投资新技术。这一支持帮助中国机器人密度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着的发展。
德国没有类似的举措。尽管有资助计划,但它们往往规模小、官僚化,并且不足以满足行业的需求。结果是,许多公司在实现生产流程现代化方面只能靠自己。
4、市场规模及需求
解释中国领先地位的另一点是其市场规模。 2023年,中国安装了276,288台工业机器人,约占全球安装量的51%。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中国制造业的需求有多么强劲。尽管德国也拥有强大的工业,但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具体要求限制了同样强劲增长的潜力。
与其他国家比较
韩国是机器人密度远远落后于德国的另一个例子。韩国每 10,000 名员工拥有 1,012 台机器人,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新加坡,拥有 770 台机器人。这些国家受益于电子和汽车等高度专业化的行业,这些行业传统上严重依赖自动化。另一方面,在德国,机器人的使用也已确立,但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动力较少。
看看韩国
韩国和德国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始终将机器人技术纳入国家创新战略。在韩国,自动化不仅被视为当前的技术,而且被视为未来的关键。这反映在广泛的政府投资以及政府、公司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伙伴关系上。此外,韩国拥有高度数字化的工作世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技术可以无缝集成。
德国面临的挑战
尽管遇到了种种挫折,德国仍具备跟上全球自动化竞争的坚实基础。德国工业在生产和出口高度发达的机器和机器人方面拥有悠久的传统。库卡和西门子等公司仍然是全球市场上的领先供应商。然而,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之间往往缺乏一致的联系。
另一个问题是技术工人的情况。德国技术工人的短缺不仅影响传统的工业工作,而且越来越多地影响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的高度专业化活动。这使得新技术的开发和实施变得更加困难。
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因素是处理新技术时的文化差异。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和韩国,人们更愿意快速采用新技术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在德国,人们往往持观望态度,其特点是担心数据保护、失业和社会影响。
对未来的展望
尽管面临挑战,德国仍有机会加强其在自动化领域的地位。其中的关键在于政治、商业和科学之间的合作。需要制定明确的战略,不仅促进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且促进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此外,有针对性地促进机器人领域初创企业的措施也有助于为该行业带来新鲜空气。初创企业通常具有开发新解决方案并将其快速推向市场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意愿
德国正面临一个关键决定:如果该国想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国际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紧急解决现有的赤字问题。这不仅需要更大的投资和更大的政府支持,还需要文化变革,走向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意愿。这是德国确保未来继续成为世界领先工业国家之一的唯一途径。
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