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还是经济刺激计划?重振经济的正确途径
Xpert 预发布
语言选择 📢
发布日期:2025 年 9 月 23 日 / 更新日期:2025 年 9 月 23 日 – 作者: Konrad Wolfenstein
先稳定,后改革:德国目前忽视的简单增长规则
重蹈日本覆辙,德国重蹈“失去的十年”?专家警告:德国重蹈致命覆辙
鉴于经济停滞不前且前景不明朗,德国国内关于走出危机正确途径的争论再次升温: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应该在短期内刺激需求,还是深远的结构性改革才是唯一的可持续出路?经济刺激计划旨在快速见效,而改革则旨在增强长期竞争力。然而,这些常常被解读为相互矛盾的方案,实际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分析表明,成功的关键不在于选择哪一种工具,而在于这些工具之间的巧妙互动,最重要的是,时机的选择。如果在错误的时机——例如在深度衰退之际——实施结构性改革,可能会急剧加剧危机,希腊的例子就是令人痛心的证明。另一方面,如果债务融资的经济刺激计划在没有结构性基础的情况下失败,往往只会昙花一现,留下的只是不断累积的债务。一个行之有效的三阶段战略——稳定、投资和后续改革——展示了如何可持续地振兴经济——德国目前可以从这一模式中汲取很多经验,以避免重蹈覆辙。
几十年来,如何以最佳时机和正确的顺序实施经济政策措施以重振停滞或衰退的经济,一直是经济学家、政治家和经济专家们关注的焦点。争论的核心在于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刺激计划的有效性和时机是否恰当。近年来的经验,尤其是2008/2009年金融市场危机以及德国经济持续的结构性疲软,表明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只有把握好时机并精心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数十亿援助还是艰难改革?一个错误就可能让德国付出惨痛代价
经济政策干预的基础
经济政策作为短期稳定
经济刺激计划主要旨在短期内稳定经济并刺激总需求。它们通过多种渠道发挥作用:政府直接投资基础设施、教育和其他公共产品;减免企业和家庭的税收;以及提供短期工作福利等转移支付。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该理论认为,危机时期的政府支出可以抵消私人需求的下降,并通过乘数效应,实现比原始资源更大的宏观经济影响。
经验证据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这一假设。研究表明,经济衰退时期公共投资的财政乘数略低于2,这意味着每投入1欧元的政府投资支出就能带来约2欧元的额外GDP。事实证明,与纯粹的消费刺激措施相比,投资措施尤其有效,因为它们既能产生短期积极影响,也能产生长期积极影响。
结构性改革作为长期增长战略
另一方面,结构性改革旨在提升经济体的长期竞争力和增长潜力。它涵盖各个领域的变革:劳动力市场改革以提高灵活性和就业能力,税收改革以改善激励结构,教育改革以增强人力资本,以及社会制度改革以确保其长期财务可行性。其主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率和生产力,从而为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结构性改革通常具有时滞效应,甚至可能在短期内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因为现有结构和制度的变革最初可能会带来不确定性,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决策。当结构性变化发生时,人们往往会减少支出,并等待新的情况稳定下来。
错误时机决策的问题
结构性应对经济问题的错误
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政策错误是主要依靠结构性改革来应对经济疲软。当经济因衰退或短期需求下滑而走弱时,结构性改革并非合适的工具。事实上,它们甚至可能加剧问题,给企业和家庭带来额外的不确定性。经验表明,经济衰退期间的结构性干预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本已紧张的局势,因为它会削弱经济参与者的信心,导致投资和消费意愿进一步减弱。
21世纪初,德国就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当时正值经济疲软时期,德国实施了结构性劳动力市场改革。尽管“2010议程”从长期来看取得了成功,但由于改革带来了不确定性,并抑制了国内需求,它在短期内加剧了经济问题。
没有结构性基础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局限性
相反,如果没有配套或后续的结构性改革,经济刺激计划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或只会产生短期昙花一现的效果。如果一个经济体的根本性结构性问题得不到解决,经济刺激措施很快就会失效。当一个经济体不仅受到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还面临根本性的竞争问题时,这种情况尤其严重。
德国的现状就体现了这个问题。尽管宣布了数十亿欧元的投资计划,但由于能源成本高昂、官僚主义、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数字化程度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中期增长前景依然低迷。因此,经济学家警告称,如果不进行根本性改革,债务融资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经济政策措施的正确顺序
危机管理的三阶段策略
成功管理经济危机需要采取一系列精心协调的措施,这些措施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稳定。需要采取快速的经济干预措施,以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并稳定信心。这一阶段包括银行稳定、短期就业计划、直接企业援助和初步经济刺激等措施。
2008/2009年的金融市场危机是最初成功稳定阶段的典范。德国采取了全面的应对措施:总额达4000亿欧元的《金融市场稳定法》、两项总额超过8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扩大短期工作补贴。这些措施阻止了金融体系的彻底崩溃,并缓解了经济衰退的影响。
第二阶段:重建与增长动力
第二阶段重点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和增长刺激措施来刺激经济复苏。在这一阶段,经济刺激计划不仅应产生短期效应,还应创造中期增长潜力。对基础设施、教育、研发以及经济数字化和生态转型的公共投资尤为有效。
现代经济政策应越来越多地融入转型要素。绿色经济刺激计划试图将经济刺激与长期转型目标相结合。然而,这需要谨慎考量,因为转型措施的时间跨度可能与纯粹的经济刺激不同。
第三阶段:结构巩固
第三阶段侧重于结构性改革,以增强长期竞争力。这一阶段应在经济形势稳定、复苏迹象初现后启动。在稳定或复苏的经济形势下进行结构性改革,其成功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因为这些改革不会加剧本已紧张的经济形势。
德国的2010年议程既展现了结构性改革的风险,也展现了其长期成功。尽管这些改革在短期内加剧了经济疲软,但却为后来的“德国就业奇迹”和德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失业人数从500多万降至300万以下,竞争力显著提升,德国成为欧洲的增长引擎。
🔄📈 B2B 贸易平台支持 – 通过 Xpert.Digital 对出口和全球经济进行战略规划和支持 💡
企业对企业(B2B)贸易平台已成为全球贸易动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成为出口和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这些平台为各种规模的公司提供了显着的好处,特别是中小企业,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德国经济的支柱。 在数字技术日益突出的世界中,适应和整合的能力对于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这里:
三阶段增长战略:稳定 - 投资 - 巩固
成功的模式和失败的方法
德国:从成功排序到当前的改革积压
德国在经济政策顺序方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2010年议程”的成功最终归功于其在国际经济开始复苏之际实施的结构性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适度的工资增长以及国际需求的改善共同导致了经济的显著复苏。
然而,如今显而易见的是,德国享受2010议程成果的时间过长,并推迟了进一步必要的改革。多年来,结构性问题不断积累:能源成本高昂、官僚主义加剧、人口结构变化、基础设施投资积压以及数字化程度不足。与此同时,现任政策制定者试图主要通过经济刺激计划来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这限制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改革组合而非仓促措施:德国如何挽救其竞争力
希腊:错误秩序的危险
希腊的情况凸显了经济政策措施顺序不当的问题。“三驾马车”要求的结构性改革是在经济深度衰退期间实施的,这大大加剧了经济问题。在已经萎缩的经济环境下,紧缩计划导致了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以及政府收入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
希腊的经验表明,缺乏足够经济保障的结构性改革可能会适得其反。严厉的紧缩措施和结构性干预措施本应伴随经济刺激措施,以限制社会和经济成本。然而,片面关注财政整顿和结构性改革却导致了多年的经济衰退和社会混乱。
两种方法的整合
互补而非替代
现代经济政策日益认识到,经济刺激计划和结构性改革不应相互替代,而应相互补充。成功的经济政策需要两者的巧妙结合,时机和顺序至关重要。
经济刺激方案构建了结构性改革得以成功实施的必要经济框架。这些方案能够稳定需求、保住就业、增强信心。同时,它们本身就蕴含着促进结构性变革转型的变革性因素。反过来,结构性改革又能确保经济刺激措施带来的刺激效应持久,而非仅仅带来暂时性效果。
改革排序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可行性在经济政策措施的排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刺激方案通常更容易在政治上实施,因为它们承诺带来积极的短期效应,并得到广泛支持。另一方面,结构性改革在政治上难度更大,因为它们往往会以短期成本取代长期收益,并可能给某些群体带来负担。
因此,成功的改革政策往往将危机时期视为结构性变革的“机遇之窗”。在危机时期,公众认为现状已难以维持,因此改革意愿增强。同时,经济刺激计划可以缓冲结构性改革的社会成本,从而提高其政治接受度。
德国经济面临的具体挑战
当前问题的诊断
德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疲软阶段,其主要表现形式并非周期性问题。问题多种多样且根深蒂固:企业投资下降、能源成本高企、官僚主义加剧、人口结构变化、数字化滞后以及创新能力下降。与此同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供应链问题以及贸易关系变化等外部因素也在发挥作用。
德国政府已推出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但并未充分解决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专家警告称,如果不进行结构性改革,这些投资可能会最终失败,也无法持续引领德国摆脱经济停滞。
需要改革的领域
德国需要采取涵盖各个领域的全面结构性改革方案。劳动力市场改革对于提高灵活性和应对人口结构变化至关重要。必须稳定非工资劳动力成本,以防止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涨。可以放宽对高技能工人的就业保护,以增强劳动力市场活力。
需要改革税收征管制度,以增强投资激励。应降低企业税负,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必须改进折旧方案,并扩大研究经费。
公共行政管理需要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和数字化。必须加快规划和审批程序,减少官僚负担,提高行政效率。只有这样,计划中的基础设施投资才能真正及时实施。
国际经验和最佳实践
成功的改革模式
一些国家已经开发出成功的经济政策排序模式。北欧国家,尤其是丹麦和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将结构性劳动力市场改革与强大的社会保障网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相结合。这些“灵活保障”模式使得在不损害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成为可能。
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韩国是另一个成功的例子。该国最初将大规模国际金融援助与随后在金融部门、劳动力市场和公司治理方面进行的深远结构性改革相结合。正确的顺序和持续的实施带来了快速复苏和竞争力的长期提升。
失败的尝试是一种警告
失败的改革经验提供了重要的教训。20世纪90年代,日本多年来一直试图主要依靠经济刺激计划来解决结构性问题,而没有进行必要的结构性改革。这导致了低增长和债务上升的“失去的十年”。
类似的风险也威胁着其他经济体,它们过度依赖债务融资的刺激计划,而没有解决结构性问题。经验表明,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革,刺激措施的有效性就会降低,结构性问题甚至可能恶化。
最佳排序的实施策略
适合阶段的措施包
成功的经济政策战略需要制定适合阶段的一揽子措施,其中既包含周期性因素,也包含结构性因素。在稳定阶段,周期性措施应占主导地位,但也应纳入结构性因素,为后续改革奠定基础。
例如,投资项目可以瞄准那些能够同时刺激经济和带来结构性改善的领域。对数字基础设施、教育、研发和生态转型的投资可以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
沟通与期望管理
传达经济政策战略对其成功至关重要。企业和家庭必须理解,当前政策是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也包含结构性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积极的预期效应,增强措施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务必务实地传达结构性变革需要时间,并且短期内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预期管理对于获得长期改革进程的政治支持至关重要。
监测和适应性调整
成功的经济政策需要持续监测措施的影响,并愿意相应地调整策略。如果发现经济刺激措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者结构性改革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政策制定者必须能够灵活应对。
这需要发展适当的机构监测和评估能力,以及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做出不受欢迎的路线修正的政治意愿。
正确的顺序:为什么经济刺激计划和改革应该放在一起
分析清楚地表明,单靠经济刺激计划或结构性改革不足以持续复苏停滞的经济。成功的关键在于两种方法的正确顺序和巧妙结合。缺乏结构性基础的经济刺激计划会产生昙花一现的效果,而结构性改革则可能在经济紧张时期加剧问题。
最佳战略遵循三阶段方法:首先,通过经济刺激措施实现稳定;其次,通过转型性投资刺激增长;最后,通过结构性巩固增强长期竞争力。时机至关重要:结构性改革应在经济形势稳定后实施。
对德国而言,这意味着当前的投资计划必须辅以全面的结构性改革才能取得持久成效。劳动力市场、税收制度、公共行政和教育都需要彻底的现代化。如果没有这些结构性改革,数十亿欧元的投资可能会化为泡影,德国可能会陷入多年的经济停滞。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经济体是那些及时实施正确改革程序的经济体。德国已经凭借“2010议程”证明了其成功实施结构性改革的能力。现在,重要的是要借鉴这些经验,制定新的改革议程,以应对21世纪的挑战。
您的全球营销和业务发展合作伙伴
☑️我们的业务语言是英语或德语
☑️ 新:用您的国家语言进行通信!
我很乐意作为个人顾问为您和我的团队提供服务。
您可以通过填写此处的联系表,或者直接致电+49 89 89 674 804 (慕尼黑)。我的电子邮件地址是: wolfenstein ∂ xpert.digital
我很期待我们的联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