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耗费巨资扩张,即可在仓储物流领域攀登新高峰:推动移动仓储机器人发挥极限的简单物理原理
Xpert 预发布
语言选择 📢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3日 / 更新日期:2025年11月3日 – 作者:Konrad Wolfenstein
围绕移动机器人的炒作:大多数仓库规划人员忽略了这个关键细节。
机器人大战起重机:仓库未来之战的意外赢家
在物流领域,围绕着大量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的炒作甚嚣尘上,传统技术的命运似乎已被注定。然而,当灵活的机器人穿梭于货架之间时,一种久经考验的解决方案正在悄然复兴:自动化小型零件仓库(AS/RS),也称为迷你货物仓库。这并非出于怀旧,而是源于严谨的物理和经济学原理。不断上涨的地价和日益增长的成本压力迫使企业重新评估一个常被忽视的维度:高度。
本文重点阐述了轨道式存储和检索设备并非过时的技术,而是在移动系统无法比拟的关键领域展现出卓越优势。首先,其垂直空间利用效率无与伦比,能够在相同占地面积下实现存储容量翻倍。其次,其存储密度和吞吐速度方面具有固有的物理优势,这对生产和电商中心的顺畅运行至关重要。最后,轨道式存储和检索设备还具有常被低估的能源效率和长达数十年的可靠性,尤其是在极端条件下,例如在冷冻仓库中。内部物流的真正未来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智能共生:固定自动化设备的强大实力为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敏捷性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成熟的存储技术不仅不必惧怕移动革命,反而会与之互补?
在席卷现代仓库的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浪潮中,一个基本真理正面临被遗忘的危险:空间利用的物理规律和能源供应的经济效益并非仅仅依靠灵活性就能取胜。小型装载自动化存储和检索系统(Mini Load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简称MISARS),这些曾经被认为历史悠久的轨道式起重机存储和检索设备,并没有经历怀旧式的消亡,而是在如今这个似乎痴迷于移动灵活性的时代,迎来了令人瞩目的复兴。问题不在于移动自主机器人是否代表着内部物流的未来,而在于为什么这种看似缺乏灵活性的替代方案,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任何自主单元集群都无法企及的优势。
垂直空间的经济调查
现代仓储面临的根本挑战可以用一个简单却又难以回避的等式来概括:城市中心和具有战略优势的物流区域的土地价格呈指数级增长,而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对仓储容量的需求却在不断攀升。到2027年,全球B2C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4.4%。这种爆炸式增长带来的仓储需求已无法用传统的二维空间概念来满足。
这正是Mini Load自动化存储和检索系统(AS/RS)的首要优势所在:其垂直扩展能力。虽然自主搬运机器人通常在8至12米的高度作业,但Mini Load堆垛机的作业高度可达20米。垂直作业高度的近乎翻倍,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转化为存储容量的线性增长,更带来了空间利用效率的根本性提升。垂直扩展而非水平扩展的仓库,不仅可以避免额外的土地成本,还能按比例降低每个存储单元的土壤密封、地基和建筑围护结构等费用。
市场数据有力地凸显了这一战略重要性。2024年,全球自动化存储和检索系统市场规模为90.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149.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6.6%。这一发展与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的爆炸式增长相呼应:自主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28亿至43.2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87亿至14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16.4%至23.7%之间。两种技术同时呈现强劲增长,表明它们并非相互取代,而是基于特定应用场景的差异化发展。
密度作为一种战略竞争优势
双深位存储是小型装载系统中一项技术成熟的概念,它体现了存储密度的原则。在这种配置中,两个装载单元前后排列在同一货架隔间内,所需通道数量减半,存储容量在保持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30%至40%。虽然理论上自主移动机器人也能处理双深位配置,但它们会受到物理限制:由于必须先移动前面的容器,因此到达后方位置的速度会显著降低。而小型装载式存储和检索设备则配备了伸缩式装卸装置,可以以相近的速度到达两个位置。
这种快速存取成为第二个关键的差异化因素。存储和检索设备在受控通道内的固定轨道上运行,其循环时间是移动系统无法企及的。单个自主机器人完成一次典型的存储或检索操作可能需要几分钟,具体时间取决于仓库内的距离和交通状况,而小型起重机只需几秒钟即可完成组合双循环。在一个组合循环中,存储和检索设备从入口处拾取一个货物单元,移动到存储位置,放下该单元,然后在同一动作中拾取另一个单元,并将其运送到出口。这种高效的移动方式大幅减少了空转次数,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吞吐量。
对于高吞吐量应用,例如生产线供货、成品集中或拣货区配送,这种速度优势可以转化为系统性能优势。为了跟上单个小型存储和检索设备的运行速度,需要一支自主机器人队伍,这就带来了一个悖论:一个堆满移动机器人的仓库不再开放灵活,而是变得拥挤不堪。随着机器人数量的增加,车队管理的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而交通拥堵、碰撞规避和负载协调等问题则成为运营瓶颈。
直接供电的能量优势
能源供应问题揭示了移动机器人系统一个常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弱点。自主移动机器人和自主搬运机器人依赖于锂离子电池,这就需要复杂的充电、电池更换和维护基础设施。这些电池系统会受到周期性衰减的影响,导致其容量在其使用寿命内不断降低。经过几年高强度使用后,电池必须更换,这将产生巨大的成本。此外,机器人需要充电,这可能会在高峰负载期间造成瓶颈。必须持续监控电池管理系统,以防止过充、过热或深度放电等情况的发生。
在冷藏和深冷环境中,这个问题会显著加剧。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性能会大幅下降,需要集成加热系统才能保持运行。这些加热器会消耗额外的能源,增加运行成本并缩短每次充电循环的运行时间。而小型负载自动化存储和检索系统(AS/RS)则通过母线系统(一种确保不间断供电的输电线路)持续获取能量。因此,无需充电循环、无需更换电池、不会出现储能衰减,也不会受到温度影响而导致性能下降。
这种能源优势不仅体现在运营成本上,更体现在系统可靠性上。依赖电池供电机器人的仓库必须采用冗余设计,以应对因电池放电或故障导致的断电。充电基础设施的规模、备用电池的可用性以及电池更换的物流都成为影响整体投资的关键因素。而微型负载系统则彻底消除了这种复杂性。系统一旦启动,即可持续运行。这种简便的供电方式意味着更低的维护需求和更高的可用性。
极端环境下的韧性测试
超低温仓库对任何形式的自动化都提出了独特的挑战。零下30摄氏度及以下的温度会导致材料热收缩、机械部件磨损加剧,并且如前所述,电池性能会大幅下降。Mini Load AS/RS系统正是为应对这种极端条件而设计的。大福(Daifuku)是全球市场领导者,2024年营收达7373.2亿日元,自1966年以来已在全球安装了超过34000台AS/RS起重机。早在1973年,大福就安装了其首个可在零下40摄氏度低温环境下运行的系统。其中一些系统至今仍在运行,这不仅证明了该技术的可靠性,也证明了其长期的经济可行性。
在冷库中,自动化系统带来的额外优势在于,工人无需长时间暴露于极端温度下。拣货作业可以在冷区外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转运点进行,而自动化存储和检索系统(AS/RS)则负责冷区内的存储和检索。虽然移动机器人理论上也能完成这项任务,但它们必须在温暖的装货区和寒冷的工作区之间频繁移动,这会导致温度波动和冷凝现象,进而引发腐蚀和电子故障。
制药、食品物流和电子行业依赖微型负载系统,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耐高温性能,还因为它们精度高、可靠性强。在制造环境中,生产线需要持续供应小型零件、组件和工具,系统故障会导致代价高昂的生产停机。微型负载系统的平均使用寿命为15至20年,每年的维护成本仅为投资额的1%至3%。有些系统已经可靠运行超过50年,从而可以在几十年内收回成本。
仓库混合策略:小型装载机与移动机器人相结合
混合自动化概念中的战略重新定位
关于小型装载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与自主移动机器人的争论基于一种错误的二分法。最明智的策略并非选择其中一种技术,而是将两种方法混合融合。固定式自动化(包括小型装载系统)的特点是密度高、吞吐量大、可靠性高。而以移动机器人为代表的灵活自动化则以其适应性强、模块化可扩展和初始投资低而著称。
混合式仓库概念利用小型装载系统处理高频、可预测的货物流,例如周转稳定的畅销商品。这些系统的垂直容量和高吞吐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这些区域的效率。另一方面,自主移动机器人则负责动态运输任务,例如在不同仓库区域之间进行水平转移、为拣货站供货或管理季节性和可变产品系列。这种分工结合了两种技术的优势,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各自的不足。
实施速度至关重要。自主移动机器人可在六到八个月内完成部署,而小型装载设备的安装则需要十四个月或更长时间。因此,企业可以先采用移动系统,快速实现自动化初期收益,同时规划长期的小型装载项目,从长远来看,这将把产能和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机器人扮演的是桥梁技术和补充灵活性的角色,而不是替代品。
整个仓储自动化市场凸显了这种共存趋势。预计该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265亿美元增长到2034年的115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9.9%,表明该行业正在吸收两种技术发展方向。北美市场份额超过35%,欧洲约占22%,而亚太地区则拥有最高的增长率。这种地域多元化反映了不同的发展起点:成熟市场正在推动混合现代化改造,而新兴市场则专注于高自动化密度的全新安装项目。
长寿的经济合理性
在总成本分析中,系统寿命往往被低估。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五到七年后就必须更换为新型号,而小型负载系统却能运行数十年。这种长寿命得益于其机械结构的坚固性和对易过时电子元件的较低依赖性。控制软件可以在不更换机械结构的情况下进行现代化改造,从而实现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的升级。
从长远来看,包括初始购置成本、运营维护、能源消耗和更换投资在内的总拥有成本,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系统明显更具优势。虽然小型装载系统的初始投资高于移动机器人集群,但其更低的运营成本、更高的可用性以及不受技术周期影响的优势,使其在数十年内收回成本。拥有长期战略规划和稳定产品组合的公司将从这种投资稳定性中获益匪浅。
投资决策还受到监管和可持续性因素的影响。小型负载系统的单台移动充电单元能耗低于电池驱动的移动充电单元,尤其是在使用再生制动系统回收制动能量的情况下。这些系统将制动过程中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回馈电网,从而显著降低净能耗。在能源成本不断上涨和可持续性要求日益严格的时代,这种效率正成为一项竞争优势。
数字时代成熟技术的复兴
数字化转型和工业4.0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内部物流系统的期望。实时数据、预测性维护、完全透明以及与更高级别仓库管理系统的集成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不可少的。新一代迷你型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完全满足这些要求。传感器持续监测运行参数,算法实时优化移动顺序,机器学习模型在故障发生前预测维护需求。
与移动机器人相比,集成到数字化生态系统中并不复杂。现代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RS)通过标准化接口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仓库管理系统(WMS)平台和制造执行系统(MES)解决方案进行通信。它们提供关于每一次仓库访问、每一次移动和每一个系统状态的精细数据。这些数据流不仅支持精准的库存管理,还能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优化流程。认为固定系统不如移动系统智能或网络化程度低的说法经不起技术推敲。
关键区别不在于数字化能力,而在于物理架构。小型负载系统是对特定空间解决方案的长期投资,而移动机器人则是一种灵活但密度较低、吞吐量也较低的替代方案。数字化并不能消除解决这些基本物理问题的必要性,它只是使这两种方法在各自的领域内更加智能、互联和高效。
技术选择的文化维度
技术决策中一个微妙却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于公司的组织文化和风险承受能力。移动机器人技术有望带来快速成功、低准入门槛和最大灵活性。这些特性对初创企业、快速增长的电商公司以及产品组合高度灵活的企业极具吸引力。能够在几个月内扩展或重新配置系统,与现代数字公司的敏捷商业理念不谋而合。
另一方面,小型自动化存储和检索系统(AS/RS)需要长期规划、精准的需求分析以及产品组合的稳定性。这些要求非常适合成熟的工业企业、拥有长期合同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以及流程稳定性高的行业。像大福这样的公司秉承着日本制造理念,以持续改进、精益求精和零缺陷为核心。这些价值观体现在能够可靠运行数代的系统中。
市场份额的地域分布反映了这些文化差异。欧洲拥有深厚的机械工程和自动化传统,对这两项技术都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北美地区以亚马逊等巨头为主导,这些巨头在移动机器人领域投入巨资,推动了自主系统的发展。亚太地区以中国和日本为首,将积极的自动化与对效率和密度的重视相结合,这有利于小型装载系统的发展。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在移动优先的时代,为什么Mini Load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RS)表现如此出色?答案并非在于它与移动革命的冲突,而在于它的互补性。移动机器人的不足之处,恰恰是Mini Load系统的优势所在:垂直伸展距离、存储密度、吞吐速度和能源效率。这些参数无法通过软件更新或群体智能来弥补;它们本质上是物理和能量方面的限制。
仅依赖移动机器人的仓库会错失高效利用垂直空间的机会,牺牲吞吐量潜力,并承担更高的能源成本。仅依赖小型装卸系统的仓库则会失去灵活性,无法进行模块化扩展,且难以快速适应新的需求。明智的解决方案在于混合集成:小型装卸系统用于周转率高、产品范围稳定的核心流程,而移动机器人则用于动态的周边区域和多样化的任务。
数据显示,两个市场均呈现强劲增长,这表明市场竞争并非白热化,而是呈现出专业化分工。全球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市场正以每年6.6%的温和但稳定的速度增长,而自主移动机器人则以16%至23%的爆炸式速度扩张。这种分化表明,移动机器人正在开拓此前未实现自动化的全新应用场景,而AS/RS系统则在巩固并适度拓展其既有领域。
迷你型自动化存储和检索系统 (AS/RS) 的真正优势在于其针对特定需求的成熟、可靠且物理性能卓越的解决方案。在一个充斥着颠覆和不断变化、令人着迷的世界里,那些已经运行数十年且未来仍将继续运行的方案,其吸引力往往被低估。垂直维度的复兴并非出于怀旧,而是出于理性。它基于这样的理解:并非所有创新都会使现有技术过时,而是将久经考验的成熟技术与新兴技术巧妙结合,才能塑造未来。
未来几十年的内部物流将不再局限于移动式或固定式,而是两者兼具,由智能软件协调运作,针对特定需求进行优化,并与空间、能源和吞吐量的物理及经济现实相契合。在此背景下,小型装载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并非次要,而是构成移动系统灵活性的基础。
我们随时为您服务 - 建议 - 规划 - 实施 - 项目管理
☑️ 为中小企业提供战略、咨询、规划和实施方面的支持
☑️ 创建或调整数字战略和数字化
☑️国际销售流程的扩展和优化
☑️ 全球数字 B2B 交易平台
☑️ 开拓业务发展
我很乐意担任您的个人顾问。
您可以通过填写下面的联系表与我联系,或者直接致电+49 89 89 674 804 (慕尼黑) 。
我很期待我们的联合项目。
Xpert.Digital—— Konrad Wolfenstein
Xpert.Digital 是一个专注于数字化、机械工程、物流/内部物流和光伏的工业中心。
凭借我们的360°业务发展解决方案,我们为知名企业提供从新业务到售后的支持。
市场情报、营销、营销自动化、内容开发、公关、邮件活动、个性化社交媒体和潜在客户培育是我们数字工具的一部分。
您可以通过以下网址了解更多信息: www.xpert.digital - www.xpert.solar - www.xpert.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