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两用产品为受创的德国汽车业带来希望
Xpert 预发布
语言选择 📢
发布日期:2025 年 8 月 26 日 / 更新日期:2025 年 8 月 26 日 – 作者: Konrad Wolfenstein
“军民两用”是救命稻草?汽车制造商热衷军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坦克取代帕萨特?这就是德国汽车业如今专注于国防的原因 ### 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面临风险:军火热潮能否阻止德国汽车业危机? ### 意外的转机:大众、奔驰等公司如何利用军事技术应对危机 ### 从电动汽车到战斗机器人:德国工业巨头的秘密计划
数十亿军备开支、汽车危机:数千名技术工人的意外出路?
德国工业界警钟长鸣,但语气却截然不同: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等汽车巨头的利润暴跌,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岌岌可危,而国防工业却正经历着历史性的繁荣。在地缘政治格局转变和国防开支激增的推动下,国防工业似乎成了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世界中的一片增长绿洲。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既显而易见又极具爆炸性的问题浮现:坦克、军用车辆和无人系统能否成为德国陷入困境的关键产业的救星?
这些数据为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描绘了一幅黯淡的景象。利润大幅下滑、销售额萎缩以及采埃孚、大陆集团和博世等行业巨头的大规模裁员,凸显了危机的深度。与此同时,德国正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国防,几十年来首次在西欧国防开支榜上名列前茅。在这一格局中,所谓的“军民两用产品”(既可用于民用也可用于军用的技术)正成为关注的焦点。
然而,从乘用车装配线到军用技术生产的道路充满坎坷和复杂。截然不同的安全标准、冗长的认证程序以及截然不同的开发周期构成了巨大的障碍。本文探讨了这一潜在转型的机遇与风险,重点介绍了哪些公司(例如戴姆勒卡车)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阐述了商用车行业为何被视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桥头堡。本文分析了一项战略调整,它可能会决定数千个工作岗位的未来,以及德国作为商业驻地的竞争力。
军火热销能解决汽车危机吗?
德国汽车工业为何突然将重点放在国防装备和军民两用技术上?答案在于该行业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以及国防工业的同步繁荣。在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遭受利润大幅下滑和裁员之际,由于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国防工业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增长。但是,从苦苦挣扎的汽车工业转型到蓬勃发展的国防工业,现实程度如何?
当前汽车危机的规模究竟有多大?数据不言而喻:2025年上半年,宝马的利润下降了四分之一以上,大众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梅赛德斯-奔驰则下降了一半以上。2024年,德国汽车行业的收入缩水5%,至5360亿欧元。供应商的情况尤其严峻:他们的收入下降了8%,2024年,整个德国汽车行业损失了近1.9万个工作岗位。
哪些公司会受到裁员的影响?采埃孚(ZF)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德国现有5万个工作岗位中裁减1.8万个。大陆集团已宣布将在2026年底前裁减超过1万个职位,其中仅研发部门就将裁减3000个职位。博世计划裁减数千个职位,梅赛德斯、保时捷和奥迪也面临数万个工作岗位的裁员风险。
国防开支的历史性增长
德国和欧洲的国防开支增长了多少?数据显示,德国的国防开支增长速度空前:预计到2025年,德国的国防开支将增至864亿欧元,比2024年增加147.4亿欧元。德国国防开支增长率达28%,自两德统一以来首次在绝对国防开支方面位居西欧国家之首。预计军事采购额将从2024年的152亿欧元增至2025年的216.4亿欧元。
北约的总体支出发展如何?所有32个北约成员国首次实现了国防开支占GDP2%的目标。2024年,北约总支出约为11.85亿美元。在欧洲,军费开支增长了17%,达到6930亿美元。北约甚至计划到2032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GDP的5%。
技术转让的挑战
汽车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重组要求极其复杂,简单的产能转移并不可行。生产安全要求也不同。国防工业的认证、测试和标准化程序与乘用车和民用商用车行业截然不同。
国防领域有哪些具体的认证要求?国防工业公司必须持有多项 ISO 认证,包括质量管理 ISO 9001、环境管理 ISO 14001 和信息安全 ISO 27001。此外,还需要北约 AQAP(盟军质量保证出版物)认证。这些标准确保北约部队采购和供应的一致性、效率和有效性。
国防领域的开发周期有多长?在国防领域,从项目申请到启动通常需要两年时间。而在民用领域,项目通常已接近尾声。此外,所有可能的部件都有极高的要求,公司必须保证较长的服务和维修时间,并保持长期的备件库存。
枢纽安全和防御 - 建议和信息
安全与国防枢纽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和当前信息,以有效地支持公司和组织在欧洲安全和国防政策中的作用。在与中小企业连接工作组的密切相关的情况下,他特别促进了中小型公司(SME),特别是希望进一步扩大其在国防领域的创新力量和竞争力。作为中心接触点,枢纽在中小型企业和欧洲国防战略之间建立了决定性的桥梁。
适合:
复杂机动性:双重用途开发的机会
商用车作为有前景的过渡领域
哪些类型的车辆更适合军事用途?凯泽斯劳滕西南商用车集群的马丁·图尔认为,商用车行业的公司比乘用车行业的公司更容易获得军民两用或军用产品。轿车是消费品,大部分时间都闲置着。商用车使用频率高,磨损严重——而这些恰恰适合军事用途。卡车用于运输,无论是人员还是货物——后者可能是食物或手榴弹。
哪些公司已在军民两用领域积极活跃?戴姆勒卡车公司已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国防相关销售额将在2024年占总销售额的约1%之后,到2030年实现翻番。该公司越来越重视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与ARX Robotics合作,将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到车辆平台中,并与法国军用车辆制造商Arquus联合开发军用轮式车辆。
创新合作与技术联盟
汽车工业和国防工业之间正在出现哪些新的合作关系?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探索与国防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机会。一家德国大型国防企业的高管证实,他们正在与所有德国汽车制造商就潜在的技术转让进行初步讨论。此次合作的重点主要在于汽车制造商的研发部门如何将无人系统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后勤或支援用途。
汽车行业对军民两用产品的立场是什么?大众汽车集团的几位高管从根本上确认了民用自动化技术可以转移到军事用途。然而,武器技术、弹药或进攻型坦克的制造在集团内部被视为红线。大众汽车主要面向民用市场生产,军民两用产品仅占很小一部分。大众汽车集团自今年年初以来一直通过其子公司Renk参与坦克和军舰的生产。
区域能力中心和研究地点
德国在军民两用领域拥有哪些区域优势?德国拥有区位优势,因为其拥有众多专业化公司。“项目联盟对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机遇,”马丁·图尔强调道。我们需要供应商、化工行业、IT和软件解决方案——一个综合性的方案。“我们在德国拥有区位优势。”
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有哪些企业和科研机构?一些重要的企业,例如位于沃尔特的戴姆勒卡车公司、位于凯泽斯劳滕的约翰迪尔公司、位于孔茨的建筑设备制造商沃尔沃,以及位于凯泽斯劳滕、生产军用桥梁系统的通用动力欧洲陆地系统-桥梁系统有限公司,都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和弗劳恩霍夫实验软件工程研究所(IESE)也位于附近。
通用动力桥梁系统公司(General Dynamics Bridge Systems)为何能成为行业领军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864年,前身为凯泽斯劳滕铁厂(Eisenwerke Kaiserslautern),如今已成为移动桥梁系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作为复杂铝结构开发、焊接、组装和维修领域的专家,该公司在凯泽斯劳滕工厂拥有约400名员工。该公司被评为德国100家最具创新力的中型企业之一,并荣获“2025年领先雇主”称号,跻身德国所有雇主中排名前1%的行列。
转型的极限
行业协会如何评估军民两用方案的前景?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VDA)对此持怀疑态度。军民两用和国防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拥有专业知识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选择,“但与此同时,公众所讨论的关于创造替代就业岗位的预期很可能被证明是夸大了。”
存在哪些结构性障碍?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明确表示:“潜在的新增就业岗位绝无法取代那些因转型和地区竞争力不足而受到威胁的就业岗位。” 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商业协会的卡斯滕·塔克强调,虽然汽车和供应商行业的军民两用技术及国防相关技术可以开拓更多市场,但它们并非万能药,也并非适用于所有商业模式。
未来的战略考虑
机器人技术作为一项关键技术,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机器人技术的双重用途显而易见:工业服务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都能从人工智能、强大的传感器和日益强大的计算能力中获益。中国已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投入巨资,其既定目标是实现自身产业现代化、应对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开发军用机器人。
现代战争在汽车行业的背景下如何运作?“如今的战争与过去不同,”马丁·图尔说道。为了做好准备并开发相应的创新,我们需要跨行业思考,从系统而非单个组件的角度进行思考。自主系统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所证明的那样,双方都使用了包括半自主无人机在内的多种武器。
哪些长期趋势正在显现?未来工业和国防政策的核心方针是军民两用战略。从工业政策的角度来看,军民两用战略与其说是技术层面的,不如说是战略层面的。现代军民两用战略旨在系统地利用协同效应,以实现经济优势和国防能力。通过军民两用战略,欧洲希望在不实施纯粹军事经济刺激计划的情况下,加强其工业基础——这是一个典型的双赢局面。
对可能性进行现实评估
军火热潮真的能解决汽车危机吗?分析人士描绘了一幅微妙的图景:虽然国防开支的增长正在带来巨大的新市场机遇,而且一些公司也已成功转型,但完全弥补汽车行业的损失却不现实。这两个行业之间的结构性差异——从认证要求和开发周期到完全不同的生产标准——使得简单的转型不可能实现。
商用车领域前景尤其光明,该领域的技术要求更加契合,戴姆勒卡车等公司已取得切实成果。与ARX Robotics等科技公司的合作展现了现代军民两用战略的可行性:将基础民用研究与军事应用相结合,创造出惠及双方的创新解决方案。
未来并非在于从汽车工业向国防工业的彻底转变,而在于能够服务于两个市场的智能军民两用战略。德国凭借其广泛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全有能力在这一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一转型需要时间、大量投资,最重要的是,需要切合实际的预期。
建议 - 计划 -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