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来梅哈芬集装箱港:投资30亿欧元用于自动化和改造——谁来为不来梅哈芬的未来买单?
Xpert 预发布
语言选择 📢
发布日期:2025 年 9 月 13 日 / 更新日期:2025 年 9 月 13 日 – 作者: Konrad Wolfenstein
不来梅港港口基础设施的未来:在改造需求与技术创新之间
### 30亿欧元计划旨在拯救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不来梅港的现状 ### 锈蚀与巨轮:不来梅港最重要的城墙面临倒塌威胁——这将对每个人造成影响 ### 扼杀就业还是创造未来机遇?遥控起重机彻底改变了德国的重要港口 ### 港口纠纷升级:为何南方要为北方买单——而联邦政府却犹豫不决 ### 德国落后了吗?破旧的基础设施如何威胁我们的繁荣 ###
驾驶舱内不再有起重机操作员:一场无声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不来梅港
不来梅港是德国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之一,如今正面临历史性的考验。建于20世纪70年代、已有数十年历史的码头堤岸,在现代巨型集装箱船的重压下不堪重负,并遭受着严重的腐蚀破坏。码头基础设施已达到使用寿命,面临落后于鹿特丹和安特卫普等国际竞争对手的危险。为了防止码头倒塌,并确保其面向未来,必须采取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措施:一项超过3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将利用公共和私人资金,翻新破旧的河岸码头,并将其改造成一个先进的自动化物流枢纽。
然而,尽管遥控起重机的技术革命已然开启,一场围绕融资的激烈政治争论却正在燃起。沿海各州呼吁“转折点”,并要求联邦政府乃至全德国分担这项国家工程的成本。其核心问题在于:谁来为惠及整个德国经济的基础设施现代化买单?未来几年不仅将决定不来梅港的未来,也将决定德国能否在数字化和能源转型时代保持其作为领先海上贸易国的战略地位。
不来梅港集装箱港口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不来梅港的集装箱港口面临着巨大的结构性挑战,需要进行基础性投资。主要问题在于CT1至CT3a段的河道码头基础设施陈旧,这些码头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这些码头段无论从结构还是技术上都无法支撑当今所需的大型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也无法处理具备必要运力的现代巨型船舶。
如今的集装箱巨轮与其前辈有着根本的不同:20世纪70年代的船舶通常长275米,载箱量为3000个标准集装箱(TEU),而如今的巨型集装箱船长400米,宽度是前者的两倍,存储容量高达24000个TEU,是之前容量的八倍。这些船舶的吃水深度超过16米,对港口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个关键问题涉及波浪室,这是码头下方的半开放式隧道,用于在风暴期间吸收波浪。钢筋混凝土明显存在严重的腐蚀损坏。结构分析表明,简单的翻新是不够的——其成本相当于完全更换的60%到75%,而且码头也无法满足当前和未来的要求。
现代化需要多少投资?
这些数字令人印象深刻,展现了即将进行的改造工程的规模。经济事务参议员克里斯蒂娜·沃格特估计,不来梅港集装箱码头所需的总投资额为9.5亿欧元。这笔资金由多个部分组成:仅河岸码头的改造就预计耗资“数千万欧元”。
不来梅州已采取具体措施。参议院已拨款1亿欧元用于2026年和2027年河港码头改造工程的第一阶段建设。根据目前的计划,不来梅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资1.2亿欧元用于改造工程。港口参议员明确了财务规划:2026年需要2000万欧元,此后每年需投入8000万欧元。
与此同时,作为码头运营商,Eurogate 自身也在规划大规模投资。该公司及其合作伙伴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资 20 亿欧元用于码头的现代化改造。然而,这些私人投资与国有码头基础设施的更新直接相关——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泊位,私营运营商就无法实施其计划中的自动化措施。
新的自动化技术是什么样的?
技术革命已然开启。作为即将到来的全面自动化的先兆,新建的不来梅港铁路闸门——一座用于多式联运的先进铁路转运设施——于2025年7月投入运营。这座耗资7000万欧元的设施展示了面向未来的技术:六条各长762米的转运轨道可处理长达750米的集装箱列车。
革命性的创新在于起重机的远程控制。四台大型龙门起重机不再由玻璃驾驶室中的起重机操作员操作,而是由位于门房控制中心的远程起重机操作员 (RCO) 操控。起重机上创新的传感器技术和先进的摄像系统为操作员提供支持,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进行集装箱数据的数字处理。
该设施只是全面数字化战略的第一步。Eurogate首席执行官Michael Blach将此次调试描述为码头进一步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新的轨道闸门将作为码头即将实现的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全面自动化的试验台。
自动化对于工作意味着什么?
自动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港口的工作模式,但并不一定会减少一些岗位。远程起重机操作员的新工作模式就体现了这种转变:这些专业人员不再坐在高高的起重机驾驶室里,而是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控制中心,配备最先进的计算机工作站工作。
其益处多多:提高了职业安全性,因为操作员不再需要暴露在起重机驾驶室内的恶劣天气和体力劳动中。同时,该技术还能实现更精确的工作流程和更优质的数据收集。理论上,远程起重机操作员可以监控多台起重机,并根据需要在不同系统之间切换。
在为期六个月的铁路闸门测试阶段,Eurogate 已对新的工作模式获得了积极的体验。该技术正在展现其优于以往铁路起重机手动操作的优势。对于员工而言,这意味着进一步的培训机会,以及向更高要求、更注重技术的工作岗位转型的机会。
联邦政府在港口融资中扮演什么角色?
融资问题在宪法层面上错综复杂,且在政治上颇具争议。自2025年5月起担任联邦政府海洋经济协调员的克里斯托夫·普洛斯(Christoph Ploß)在首次访问不来梅期间明确阐述了法律界限:根据宪法,目前各州负责港口设施的融资。这种责任划分基于《基本法》的联邦结构,根据该结构,港口政策从根本上来说属于各州的事务。
尽管如此,普洛斯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港口政策必须被理解为国家责任,”这位海事协调员强调道。他宣布,他打算倡导修改宪法框架,以便联邦政府能够加大财政投入。
然而,联邦政府已经可以在某些领域采取行动。普洛斯承诺联邦政府将支持将德国北部港口改造成甲醇、氨、氢气或电子燃料等新能源的转运中心,因为这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这项承诺是能源转型的一部分,也是港口作为“能源枢纽”在全国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部分。
为什么沿海各州要求联邦政府更多地参与?
沿海各州认为,其港口对国家乃至整个欧洲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需要9.5亿欧元的投资,不来梅经济事务参议员克里斯蒂娜·沃格特要求南部各州也承担港口成本,“因为增值和税收最终都留在了港口。” 这一论点着眼于经济现实:虽然港口位于沿海各州,但整个德国都受益于进口商品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
下萨克森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汉堡州、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和不来梅州等沿海州在《不来梅宣言》中呼吁港口融资迎来“转折点”。他们要求联邦政府大幅增加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每年仅拨款就达到4亿欧元。他们的理由是,自2005年以来,港口成本已增长了约10倍,而联邦政府每年仅向各州支付3830万欧元。
这一需求也具有战略意义:德国港口正与所谓的西部港口鹿特丹和安特卫普展开激烈竞争,并且与地中海和波罗的海地区的港口竞争也日益激烈。如果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投资,德国港口的竞争力可能会下降,从而导致其经济重要性下降。
您的集装箱高架仓库和集装箱码头专家
这项创新技术有望从根本上改变集装箱物流。集装箱不再像以前那样水平堆放,而是垂直存放在多层钢制货架结构中。这不仅能够大幅提升相同空间内的存储容量,还能彻底改变集装箱码头的整个流程。
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这里:
转型中的港口:为何不来梅港需要更多联邦资金和法律确定性
存在哪些宪法障碍?
宪法情况复杂,且历经历史演变。《基本法》通常将港口事务的责任分配给各州。这种权力分配体现了联邦原则,即区域性基础设施由各州负责。
然而,例外情况和特殊规定已经存在。所谓的“港口负担”已被纳入州财政平衡体系——该体系已得到联邦宪法法院的多次支持。根据该体系,沿海各州可以从其税收中扣除约一半的净港口负担,然后再将其纳入州财政平衡体系的计算。
《基本法》(Grundgesetz)第104b条通常允许联邦政府向各州提供财政援助。该条款允许联邦政府为有助于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的“特别重大投资”提供财政援助。如果港口项目具有跨区域意义,则很可能属于此类。
一个实际的例子是多式联运:联邦政府已经在资助建设铁路货运转运设施,以便将更多货物从公路运输转移到铁路运输。不来梅港铁路门站就受益于这项资助,因为其7000万欧元的建设成本中,大部分由联邦政府承担。
国际竞争如何发展?
近年来,德国港口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这两个西部老港正在持续投资基础设施和自动化技术。作为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港已实施了全面的自动化项目,并计划进一步投资数十亿欧元。
与此同时,新的竞争对手正在涌现:地中海地区的港口凭借其靠近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地理位置优势,可以成为亚欧航线的首航港。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和西班牙的瓦伦西亚港等港口已大幅提升运力,并采用了现代化的自动化技术。
波罗的海地区的港口布局也在不断优化,这可能会对德国北部港口的市场份额构成挑战。这种国际竞争加大了德国港口进行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保持竞争力的压力。
德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汉堡港在2025年上半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下降了11.7%。这种情况凸显了现代化投资的紧迫性。在欧盟范围内的排名中,汉堡港仍然排在鹿特丹和安特卫普之后,位居第三,但其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
港口对于能源转型有何意义?
德国港口是能源转型的核心,并正在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能源枢纽。这种转型远远超越了传统的货物装卸,使港口成为德国气候政策的战略基础设施组成部分。
德国约70%的能源需求依靠进口。此前,矿物油、天然气和硬煤等化石燃料是通过港口进口的,而氢能及其衍生物等绿色能源将在未来发挥核心作用。德国政府的国家氢能战略将港口视为进口和配送这些新能源的关键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这些港口也是海上风电扩张的基地港。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搬运地基、塔架段和风轮叶片等极其沉重的部件。据估计,到2029年,仅新建海上风电场就将需要多达200公顷的额外重型土地。
港口作为绿色能源进口枢纽和海上风能服务基地的双重功能,凸显了其在国家层面的重要性。海事协调员普洛斯在承诺联邦政府参与其向能源转运枢纽转型时,明确提到了这一作用。
传统港口经济将何去何从?
港口行业的结构性变革已在稳步推进,但其进程并非革命性的,而是渐进式的。传统的装卸功能将保留,但新技术和新增任务将为其提供补充。
这种演变在集装箱行业尤为明显:虽然装卸船舶的基本功能保持不变,但方法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来梅港铁路门站的新型遥控起重机就体现了这一发展:同样的工作可以更精确、更安全、更高效地完成。
铁路货运份额正在稳步增长:不来梅港至内陆地区的集装箱运输中,铁路运输份额超过50%,在欧洲只有汉堡能达到这一水平。新建的铁路闸门每年可处理33万个集装箱,旨在进一步巩固这一地位。
与此同时,全新的商业领域正在涌现:港口正在成为能源转型的物流中心、绿色氢能的生产基地以及海上风能的服务中心。这种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和附加值,可以抵消其他行业的结构性变化。
2025 年不来梅港帆船赛的现状如何?
2025年不来梅哈芬帆船节成为一项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盛事,凸显了该港口的重要性。联邦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于2025年8月13日亲自开启了国际帆船节,并在“戈尔希·福克”号帆船上发出了活动的起航信号。
此次活动规模空前:来自15个国家的250艘船只参展,其中包括旗舰“亚历山大·冯·洪堡二世”号、南美洲最大的帆船训练舰秘鲁“联盟”号以及阿曼苏丹国的“阿曼青年二世”号。超过120万游客来到这座海滨城市。
海事协调员克里斯托夫·普洛斯(Christoph Ploß)利用此次帆船开幕式的机会,就港口融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参观了不来梅的吕尔森(Lürssen)造船厂、不来梅的卡利哈芬(Kalihafen)港以及不来梅哈芬集装箱码头。此次文化庆典与政治讨论相结合,象征性地凸显了航海传统与现代港口管理之间的联系。
不来梅市长安德烈亚斯·博文舒尔特在开幕式上强调了此次活动的国际吸引力:“这些船只专门规划航线,以便能够在这里度过为期五天的海上时光,这有力地证明了不来梅港帆船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帆船和船舶节。”
其他德国港口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纵观德国其他港口,不难发现它们既有成功的自动化方案,也面临融资挑战。德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汉堡,正沿着与不来梅港类似的道路向西扩张:基础设施总成本高达11亿欧元,此外还有来自Eurogate至少7亿欧元的私人投资。
自 2002 年以来,汉堡的阿尔滕韦德集装箱码头 (CTA) 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自动化码头之一。该码头在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车 (AGV) 和软件控制龙门起重机系统方面获得的经验正被纳入不来梅港的规划中。
通过JadeWeserPort项目,威廉港展示了自动化技术的测试方法:Eurogate公司在那里开展了“STRADegy”试点项目,在实际条件下测试了自动化跨运车。这些在测试现场获得的经验如今正惠及不来梅港的发展。
汉堡和威廉港的研究结果证实:自动化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虽然投资巨大,但如果不进行现代化改造,就有可能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长期前景如何?
德国港口行业的未来将受到几大趋势的影响:数字化、自动化、脱碳和能源转型。不来梅港正在战略性地应对这些挑战,但成功取决于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融资。
斯特罗姆卡耶港(Stromkaje)的翻新计划将持续15至20年,这将是不来梅历史上最大的港口建设项目。与此同时,Eurogate计划在码头基础设施更新后逐步推进自动化。这项公共和私人投资总额超过30亿欧元的计划,有望将不来梅港打造成欧洲最现代化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该港口作为能源枢纽的角色提供了额外的增长机会:进口绿色氢气、为海上风电场提供服务以及处理能源转型所需的零部件,这些都可能开辟新的业务领域。这种多元化发展减少了港口对传统集装箱业务的依赖,并增强了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
解决融资问题仍然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的更多参与,沿海各州将难以独自管理必要的投资。海事协调员普洛斯宣布,他将倡导制定新的宪法法规。如果这项法规成功实施,德国的港口将有可能发展成为欧洲最高效、最现代化的港口。
技术创新已然开启——不来梅港铁路门就是明证。现在,我们应当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行,并建立必要的金融和法律框架。未来几年,我们将见证德国能否成功将其作为海上贸易大国的角色转型至数字化时代。
建议 - 计划 -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