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超级大国乌克兰,军事和国防工业的硅谷
Xpert 预发布
语言选择 📢
发布日期:2025 年 10 月 11 日 / 更新日期:2025 年 10 月 11 日 – 作者: Konrad Wolfenstein
“乌克兰试验”:莱茵金属公司为何选择在战场上发展——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一个国家向全球创新中心的转变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乌克兰从一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防技术中心之一。这一非凡的转变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战争的需要,更是代表着技术格局的根本性调整,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投资。乌克兰在战前就已被视为欧洲重要的IT中心,如今已成功地将其技术专长转移到国防领域,打造出一个创新和实际应用速度无与伦比的生态系统。
从数据上看,“国防工业硅谷”的称号并非夸大其词。自俄罗斯侵略战争爆发以来,已有500多家专注于国防的初创企业涌现,生产能力也从最初的小规模发展到2024年产值超过100亿欧元的产业,比2021年增长了十倍。这一发展得益于政府支持、国际合作以及战争形势的紧迫性,这使得创新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采购流程。
从 IT 国家到国防科技超级大国
历史基础
战前,乌克兰就拥有欧洲最强大的IT产业之一。2021年,该行业IT服务出口额超过60亿美元,就业人数达30万。EPAM、Luxoft和GlobalLogic等公司在从基辅到哈尔科夫和利沃夫的开发中心雇佣了数千名工程师。这些技术基础,加上一批高技能的工程师和程序员,为乌克兰后来向国防工业转型奠定了基础。
乌克兰IT行业的实力也体现在其国际认可度上。2018年,18家乌克兰科技公司入选全球外包100强榜单,该国也跃升为欧洲领先的外包地点之一。乌克兰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和复杂系统集成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尖端国防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向战争工业转型
随着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入侵开始,科技资源空前调动。工程师、退伍军人和软件开发人员开始联手研发无人机、地面机器人、传感器和人工智能平台。这一转变的动机不仅是爱国主义,更是确保国家生存的现实需要。
这种转变的速度令人惊叹。像FRDM这样生产神风无人机和地面机器人的公司,就是从志愿者运动中诞生的。Tech Force董事长Vadym Yunyk讲述了他从2014年最初涉足空中侦察业务,发展成为一家成熟的国防公司,如今生产尖端武器系统的经历。
Brave1 平台作为创新的催化剂
结构和功能
乌克兰国防科技革命的核心是Brave1平台,这是一项由政府协调的倡议,旨在团结国防技术领域的所有参与者。该平台是国防科技公司、安全和国防部队、政府、投资者和国际合作伙伴之间合作的中心枢纽。
数字说明了一切:已有超过3500项研发成果注册,超过260项已根据北约标准编纂,并已授予470项拨款,总额达13亿格里夫纳。该平台专注于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导弹、反“沙赫德”系统、激光器、海上无人机、无人机集群、自主攻击系统和制导弹药。
国际检测平台
Brave1 的一个特别创新之处在于其“乌克兰测试”平台,该平台为国际公司提供了在实战条件下测试其技术的机会。该平台为外国公司提供军方的专业知识和反馈、设备齐全的测试场地,以及与乌克兰制造商的联合生产联系。
这一独特的测试环境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像Diehl Defence这样的德国公司正在第三突击旅的训练中心通过Brave1测试其机器人系统,例如Ziesel。这种在实战条件下进行的测试提供了在任何实验室或模拟器中都无法获得的洞察力。
技术突破与创新
无人机技术带来范式转变
乌克兰无人机产业已成为军事创新的先锋。该国目前生产各种类型的无人机,从简单的一次性无人机到侦察无人机,再到射程数百公里的神风无人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光纤控制无人机的研发——这项技术使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御电子干扰系统。
无人机产量令人印象深刻。到2025年,国内国防工业拥有约450万架无人机的生产能力,国防部计划全部采购。为此,政府已投入超过24亿欧元。像Skyassist这样的公司每月生产约1000架SIRKO 2无人机。SIRKO 2无人机重量仅为1.3公斤,航程可达45公里,几乎无法被敌方雷达系统发现。
智能武器系统和网络化
创新不仅限于无人机。初创公司 ZMIYAR 凭借其 Hydra 系统,将传统的雷区改造成一个可控的传感器和效应器网络。这些“智能地雷”构成了一个可自我修复的 MESH 网络,最多可集成 250 枚地雷,并具有实时更新和安全加密的 GPS 地图功能。
另一个体现技术优势的例子是拦截无人机的研发。超过200起确诊病例表明,乌克兰无人机曾在空中拦截过伊朗“沙赫德”无人机。3DTech公司正在测试一种名为“捕食者射手”(Predator Shooter)的可重复使用拦截无人机,该无人机配备六管12号口径机炮。
远程武器和战略系统
乌克兰在远程武器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火点”导弹公司推出了“火烈鸟”巡航导弹,这是一款乌克兰制造的巡航导弹,造价不到一百万美元,据称是世界上有效载荷和射程最大的巡航导弹。与此同时,针对陆地目标的改进型“海王星”巡航导弹的产量也在增加,这些导弹的射程现已达到1000公里。
国际合作与投资
BraveTech EU 倡议
其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勇敢科技欧盟”(BraveTech EU)倡议,这是乌克兰与欧盟之间一项耗资1亿欧元的合作计划。该计划于2025年7月在罗马宣布,是乌克兰与欧洲在公平竞争环境下建立的首个重大技术联盟,双方各投资5000万欧元。
该项目重点关注乌克兰和欧洲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在联盟框架下,双方将分享监管经验、开发创新并采购新的国防技术。首届黑客马拉松计划于2025年秋季启动,并于2026年开始提供实施资金。
私人投资和风险投资
乌克兰国防技术投资大幅增加。在利沃夫举行的2025国防科技谷峰会上,四家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公司承诺投资超过1亿美元。荷兰的NUNC Capital承诺投资2350万美元用于新材料研发,而Verne Capital计划向乌克兰网络安全和军事通信领域的国防初创企业投资高达2500万欧元。
这些投资表明国际投资者对乌克兰国防技术的信心日益增强。无人机群软件公司Swarmer在A轮融资中获得了来自美国投资者的1500万美元,而Teletactica则获得了150万美元,用于开发抗电子战通信系统。
欧洲工业伙伴关系
德国在与乌克兰国防工业的合作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宣布,将额外拨款19亿欧元用于在乌克兰生产远程武器系统。这项合作将德国的资金与乌克兰在战时积累的技术相结合。
戴姆勒卡车公司已为乌克兰武装部队订购了约1000辆梅赛德斯-奔驰Zetros卡车。这些坚固耐用的车辆经过特殊改装,以适应现代无人机作战,注重速度、机动性和低可视性。该车计划于2026年至2029年在戴姆勒沃尔特工厂投产。
枢纽安全和防御 - 建议和信息
安全与国防枢纽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和当前信息,以有效地支持公司和组织在欧洲安全和国防政策中的作用。在与中小企业连接工作组的密切相关的情况下,他特别促进了中小型公司(SME),特别是希望进一步扩大其在国防领域的创新力量和竞争力。作为中心接触点,枢纽在中小型企业和欧洲国防战略之间建立了决定性的桥梁。
适合:
乌克兰作为创新引擎:战斗经验如何加速武器技术发展
生产能力和经济影响
武器生产大幅增加
乌克兰政府计划在2025年投入创纪录的160亿欧元用于武器生产和采购。这约占国家预算的38%,是战前水平的20倍。与战前的2021年相比,2024年的产值将增长十倍,超过100亿欧元,预计2025年将再增长两倍。
然而,产能利用率仅为40%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生产设施保障不足以及资金匮乏。这既体现了乌克兰国防工业的巨大潜力,也体现了其面临的挑战。
就业增长和技术工人
目前,军火工业从业人员已达30万人,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活跃的军火制造商超过500家,其中约100家为国有企业,700家为私营企业。约60家私营制造商已联合起来,成立了“科技力量”联盟。
然而,一个根本问题是前线动员需求与生产劳动力需求增长之间的冲突。据商业报纸《经济真理报》报道,工程师短缺尤为严重,这延误了武器系统的研发工作。
出口潜力和国际市场
有趣的是,乌克兰军火工业正在争取获得部分武器的出口权。行业领袖认为,向国外出售武器非但不会损害战争努力,反而会有所帮助,因为高效的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乌克兰政府认为,其军火工业每年闲置产能高达300亿欧元。
技术转移和学习效果
实战条件下的经验
乌克兰国防工业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在实战条件下测试和改进技术。这使得其研发速度在和平时期难以想象。从最初的具体构思到投入战场部署,通常仅需三个月。
这种将一线需求与创新直接联系起来的模式,使乌克兰能够比北约国家中规模更大、资金更雄厚的体系更快地取得进步。北约创新基金的代表强调,他们的使命并非慈善,而是学习和扩展。
西方武装部队的教训
与乌克兰士兵的日常生活相比,西方传统武装部队的技术落后显而易见。冗长的采购流程和过时的订单清单阻碍了德国军队的研发,而乌克兰士兵却配备了3D打印机,将他们的想法付诸实践。
像SIRKO 2无人机这样的系统在德国可能不会获得批准,但它已经在前线成功服役了三年多。如果80%的系统能够按预期运行,那就足够了——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并使用更简单的组件。
挑战和局限性
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保护
由于俄罗斯的空袭,生产设施的基础设施成为一个潜在的薄弱环节。新建工厂不可行,因此像莱茵金属这样的公司正在迁往现有工厂。自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军火公司已将部分生产转移到国外,并采取了拆分和重复运营的方式,以维持生产运转。这虽然增强了武器装备的韧性,但也使其扩张变得更加复杂。
依赖进口零部件
乌克兰无人机产业的一个关键弱点是高度依赖进口零部件。目前,所需零部件中只有约40%在乌克兰本土生产,尤其是发动机、电池和飞行控制器,这些零部件主要来自中国。北京对俄罗斯侵略战争的模糊立场以及出口限制,迫使乌克兰大幅扩大其关键零部件的国内生产。
融资瓶颈
尽管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但产能利用率仅为40%左右。最大的障碍是由于预算紧张导致政府需求有限。订单仅涵盖未来三个月,这使得长期规划和投资变得困难。
国际竞争力和未来前景
与老牌军火大国的比较
短短几年间,乌克兰的军事实力已令老牌国防大国刮目相看。乌克兰近期发动的“蜘蛛网”行动——对俄罗斯空军基地进行精准协调的无人机袭击——导致34%的俄罗斯轰炸机被摧毁,损失高达70亿美元。
这种效率也体现在成本结构上。乌克兰的研发成果通常能够以传统武器系统成本的一小部分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一枚乌克兰巡航导弹的成本不到一百万美元,而西方同类系统的成本则要高出许多倍。
欧洲国防工业的潜力
乌克兰与欧洲伙伴的合作可能会改变欧洲国防组织的方式。荷兰国防工业专员扬·克里斯蒂安·迪克强调,与乌克兰的合作对于振兴欧洲国防工业至关重要。
乌克兰国防工业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创新实力。将乌克兰的解决方案与欧洲的生产能力相结合是重要的一步。这将增强竞争,并加快其他国家对新技术的采用。
长期发展前景
乌克兰不仅将自己定位为防务合作伙伴,更致力于成为欧洲未来战争筹备的共同缔造者。乌克兰拥有独特的经验,并愿意分享。其在现代战争中的专业知识,加上其创新速度,使乌克兰成为西方防务界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这一发展超越了单纯的武器生产。乌克兰正在成为涵盖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等所有现代国防技术的中心。这种多元化发展巩固了乌克兰在全球国防领域的领先地位。
社会和文化转型
从志愿者运动到产业
乌克兰国防工业的转型也是一段社会动员的故事。最初的志愿运动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的行业。这一发展表明,社会凝聚力与技术专长可以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军事人员、工程师和企业家融入共享生态系统,营造出独特的创新氛围。士兵直接提供研发反馈,工程师实施反馈,企业家则将解决方案规模化——这种循环在传统采购体系中是不可想象的。
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基础
乌克兰战前就已十分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超过70%的成年人口使用Diia应用程序,这体现了该国的数字素养。这种数字化渗透促进了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以及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
对数字解决方案的理解以及采用新技术的意愿极大地促进了从民用IT到军事技术的转变。乌克兰在战前就已经证明了其克服复杂技术挑战的能力。
乌克兰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转型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防技术中心之一。这一转型基于技术专长、战时需要、国际支持和社会凝聚力的独特结合。“国防工业硅谷”的称号并非一个比喻,而是全球创新格局的真正转变的体现。
乌克兰在国防技术领域的成功为其他国家和国际防务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乌克兰解决方案的创新速度、高效的开发流程和成本效益对传统的采购模式构成了挑战。与此同时,国际合作,尤其是与欧洲伙伴的合作,展现了战时需求如何促成持久的技术伙伴关系。
从基础设施问题到技术工人短缺,再到资金瓶颈,这些挑战都是真实而严峻的。尽管如此,乌克兰已经证明,在适当的环境下,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是可能的。问题不在于乌克兰能否保持其领先国防技术中心的地位,而在于其他国家如何借鉴这些经验,创造类似的创新动力。
对欧洲而言,与乌克兰的伙伴关系代表着一个振兴自身国防工业的机会,同时受益于久经考验的创新成果。“勇敢科技”(BraveTech)欧盟倡议及其他合作项目为打造更强大、更具创新性、更高效的欧洲防务体系指明了方向。乌克兰已证明,它不仅是欧洲的防务伙伴,也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对塑造现代战争和国防技术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
建议 - 计划 - 实施
建议 - 计划 - 实施
您的双重使用物流专家
全球经济目前正在经历基本变化,这是一个破裂的时期,它震撼了全球物流的基石。超全球化的时代的特征是无法动摇的最大效率和“及时”原则的不可动摇,使位于新的现实。这的特征是结构性突破,地缘政治转变和进步的经济政治破坏。国际市场和供应连锁店的规划曾经被假定为众所周知,它解散了,并被不确定性日益严重的阶段所取代。
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