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儿童到堡垒:5000 亿欧元的计划还能拯救德国日益衰败的基础设施吗?
北约枢纽地位岌岌可危:德国基础设施灾难威胁整个欧洲
德国正经历着具有历史意义的军事和安全政策调整阶段。作为欧洲中心大国和北约不可或缺的后勤枢纽,德国面临着巨大的基础设施挑战,这些挑战对国防能力和北约安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十年来,德国对关键交通和国防基础设施的忽视导致了大量维修积压,现在必须投入前所未有的资金来解决这些问题。
适合:
德国在北约联盟中的新战略角色
冷战结束后,德国经历了一场根本性的战略转型。在统一之前,德国曾被视为潜在的前线国家,而如今,它占据了整个北约联盟后勤枢纽的中心位置。这一地理位置使德国成为保卫北约东翼所需部队、装备和物资不可或缺的中转站。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新的安全现实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角色。德国现在必须能够在六个月内运输和补给多达80万名士兵和20万辆车辆穿越其领土。这些巨大的后勤需求需要全新维度的基础设施能力。
北约通过新的军力模型和2025年峰会商定的国防目标重新定义了其战略重点: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用于核心国防开支,并将1.5%用于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德国将在2029年前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其作为欧洲国防中心的作用。
适合:
德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严峻状况
桥梁状况危急
德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危及民用经济活动和军事后勤。桥梁状况尤其糟糕:约有1.6万座联邦桥梁被认为破旧不堪。在高速公路上,总计2.8万座桥梁中,有42%需要翻修或彻底重建。
尽管联邦交通部已启动一项桥梁现代化改造计划,计划在未来十年内翻新4000座高速公路桥梁,但实施进度却严重滞后。到2024年,仅完成了69座桥梁的现代化改造,而非原计划的280座。桥梁翻新工程积压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危及民用交通,也危及军事机动性。
2024年9月,德累斯顿的卡罗拉桥(Carola Bridge)部分坍塌,坠入易北河;柏林已关闭的环线桥(Ringbahn Bridge)只是德国桥梁基础设施破败状况最显著的例子。专家警告称,由于许多建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桥梁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较低的交通负荷,因此未来几年将出现一波翻修浪潮。
铁路网络状况灾难
对军事运输至关重要的德国铁路网也处于危急状态。德国铁路公司最近对3.3万公里轨道的状况进行了评估:23%的轨道状况极差,48%的信号控制中心、42%的平交道口、超过25%的道岔以及22%的架空线路状况也极差。
这些缺陷直接影响了铁路运营:仅在2022年,就有三分之一的列车晚点。对于必须以时间紧迫且可靠的方式进行的军事运输来说,这种情况构成了重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德国运输公司协会呼吁额外投资数十亿,建立基础军事铁路网络。
军事铁路网的要求特别高:它涉及运输远超正常运量的重型军用车辆。线路布局的冗余、现代化的桥梁和隧道以及用于公路和铁路快速转运的专用转运站至关重要。
道路基础设施面临巨大压力
德国公路建设数十年来一直饱受资金不足的困扰。近2.5万公里的公路受损。其中,高速公路受损里程达1.1万公里,约占19%,而联邦公路受损里程更是高达三分之一。这些数字凸显了维修积压的严重程度,这也对军事运输造成了严重影响。
德国联邦国防军目前已与八个德国州签署行政协议,以简化军事公路运输。这些协议减少了官僚主义障碍,并允许许多军事运输只需提前宣布,而无需单独批准。然而,基础设施仍然是高效军事机动性的制约因素。
适合:
军事基础设施——数十亿美元的维修积压
德国联邦国防军的财产状况堪忧
数十年来资金短缺,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军事基础设施状况堪忧。到2040年代,翻修总需求预计将达到670亿欧元。德国联邦国防军运营着1500处房产,包括3.5万栋建筑和9万间客房,占地面积相当于萨尔州。
武装部队专员伊娃·霍格尔(Eva Högl)形容许多营房的状况堪称灾难。在格默斯海姆的南普法尔茨军营,她发现客厅和浴室里长满了霉菌,墙壁上还有水渍,灰泥也剥落了。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许多军营中也普遍存在,士兵们被迫在不可接受的条件下生活和工作。
住宿条件尤为严峻。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新住宿方案规定,宿舍将改为配备独立卫浴的单人间和双人间,而不是老式的四人间,共用卫生间。到2028年,将新建38栋宿舍楼,共计1400间单人间,但考虑到现有的宿舍楼数量已超过3100栋,这笔资金只是杯水车薪。
基础设施投资落后于需求
几十年来,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基础设施投资一直被忽视。传统上,这些投资仅占国防开支的3.4%至4.2%。即使有1000亿欧元的专项资金,这一比例仍然很低。2025年,用于营房和设施的住宿、运营和维护的专项资金仅为113.1亿欧元。
2024年,德国联邦国防军将拥有约14亿欧元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而前几年则不足10亿欧元。考虑到670亿欧元的翻新积压,这笔资金根本不够。资金需求的细分体现了挑战的规模:240亿欧元用于累积的翻新积压,另外240亿欧元用于所有3万座建筑的节能改造,以及120亿欧元用于“转折点”期间的新项目。
新武器系统的特殊要求
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额外的基础设施需求。布切尔空军基地必须为新型F-35战斗机做好准备,而美国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对基础设施的要求非常高。新的后勤营需要合适的营房,而将前罗斯托克瓦尔诺造船厂接管为海军武器库则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建。
军事后勤能力投资
专项资金和国防预算
德国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2025年国防预算将达到624.3亿欧元,加上联邦国防军专项基金的240.6亿欧元。这使得国防总预算超过860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中期财政规划预计国防开支将进一步大幅增长:2026年将达到826.9亿欧元,2027年将达到933.5亿欧元,2028年将达到1364.8亿欧元,2029年将达到1528.3亿欧元。到2029年,国防开支总额将达到约6000亿欧元,其中4500亿欧元将来自国防投资特别授权。
物流基础设施和双重用途方法
应对这些基础设施挑战的一个创新方法是双重用途概念。关键交通基础设施主要由国防资金资助,但其设计旨在在和平时期供民用用户有效共享。这尤其适用于公路铁路联运设施、枢纽和转运点。
北约国防开支的不断增长导致对物流空间的需求大幅增加。预计德国将新增高达600万平方米的物流空间需求。莱茵金属等公司已在推进各自的项目,例如在翁特吕斯新建一家弹药厂。
军事机动走廊
北约与欧盟联合开发了军事机动项目,旨在加速欧洲部队的调动。荷兰、德国和波兰之间的首个试点走廊已成功测试,并实现了跨境军事运输的标准化程序。
目标是建立一个军事申根区,消除官僚障碍,大幅缩短部队部署的反应时间。这条西向东的走廊对于从西欧主要港口向北约东翼运送部队、装备和物资尤为重要。
适合:
枢纽安全和防御 - 建议和信息
安全与国防枢纽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和当前信息,以有效地支持公司和组织在欧洲安全和国防政策中的作用。在与中小企业连接工作组的密切相关的情况下,他特别促进了中小型公司(SME),特别是希望进一步扩大其在国防领域的创新力量和竞争力。作为中心接触点,枢纽在中小型企业和欧洲国防战略之间建立了决定性的桥梁。
适合:
具有两用码头的弹性基础设施:民用港口支持军事后勤——德国如何防止供应瓶颈
港口作为战略枢纽
不来梅港和汉堡作为军事后勤中心
德国海港在北约物流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自二战以来,不来梅港已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军事装备转运点之一。该港拥有240公顷的停车场和先进的滚装卸技术,可处理高达2.1万吨的货物。
在大规模“捍卫者2020”演习期间,不来梅哈芬港充当了3.7万名美军士兵的枢纽。近期,包括60辆布雷德利坦克和90辆斯瑞克轮式装甲车在内的多批武器均通过不来梅哈芬港转运。这些例子充分体现了港口基础设施对军事后勤的战略重要性。
适合:
安全风险及防护措施
德国港口日益成为混合威胁的焦点。专家警告称,这一关键基础设施可能面临破坏、间谍活动和网络攻击。无人机飞越港口设施的事件屡见不鲜,例如布伦斯比特尔的工业设施,以及汉堡港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
港口运营商对这些威胁大多束手无策。因此,安全专家呼吁授权安全部门迅速击落无人机,并使用干扰器保护关键基础设施。港口安全不仅关乎人员生命,也关乎物资供应和军事准备的安全。
创新解决方案和现代化计划
加快建设项目
为了解决大量积压的翻修工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制定了38项措施来加速建设项目。这些措施包括提高直接授予的价值上限、合并与总承包商的合同以及放宽军事基础设施项目的纪念碑保护要求。
巴伐利亚州已通过一项旨在促进联邦国防军发展的新法律,该法律放宽了对军事基础设施项目的严格监管。该州将设立一个中央信息平台,以改善跨州协调,并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不堪重负时,使其他联邦州能够接管项目。
基础设施和气候中和专项基金
德国政府设立了5000亿欧元的专项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和气候投资。其中,1000亿欧元将拨给各州和市政当局,1000亿欧元拨给气候与转型基金,3000亿欧元将拨给联邦政府用于额外投资。
2025年,铁路基础设施投资将超过90亿欧元。到2029年,铁路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约1000亿欧元,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1660亿欧元。这些投资也将有利于军事机动性。
技术现代化
数字化在军事基础设施现代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项基金中86亿欧元将专门用于陆基作战的数字化。卫星通信和卫星通信系统将获得47亿欧元的拨款。
现代IT基础设施不仅对于各单位之间的通信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协调复杂的物流活动也至关重要。该系统的脆弱性因一系列破坏行为而凸显,例如赫恩和柏林-卡罗光纤电缆同时遭到攻击,导致列车运行大面积中断。
适合:
欧洲层面和国际合作
军事机动性作为欧洲项目
军事机动已成为欧洲合作的旗舰项目。欧盟和北约正在就建立欧洲军事申根区等多个项目密切合作。欧盟正在通过“连接欧洲基金”资助扩大军事机动性的项目,重点是军民两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
PESCO军事机动项目和后勤枢纽网络旨在简化、标准化和加速部队调动。同时,将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以满足民用和军用需求。
莱茵-美因-多瑙河走廊作为战略轴线
莱茵-美因-多瑙河走廊是北海和黑海之间唯一连续的通航通道,是一条地缘战略要道。这条水路为北约东翼的补给提供了一条高容量的替代路线,以取代拥挤的陆路运输路线。
然而,德国下游的多瑙河存在严重的通航问题。狭窄的航道、不足的航道深度以及缺乏维护,阻碍了现代船舶的持续运输。因此,消除这些瓶颈是欧洲交通和安全政策的核心项目。
实施中的挑战
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司法管辖区使跨境军事运输变得异常复杂。各国在重量限制、车辆尺寸和许可程序方面的不同规定,造成了瓶颈,一旦发生危机,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协调这些法规并制定统一标准对于欧洲军事机动能力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技术调整,还需要在国家和欧洲层面进行广泛的政治和法律改革。
适合:
战略建议
优先考虑投资
巨额投资需求需要战略优先排序。虽然采购新武器系统是公众讨论的焦点,但基础设施需求也不容忽视。如果没有畅通的运输路线、安全的仓库和现代化的通信系统,即使是最现代化的武器也将失去效用。
采购与基础设施投资之间的平衡关系对于建立可靠的国防能力至关重要。必须纠正传统上忽视基础设施而偏重先进武器系统的现象,以确保可持续的军事效能。
民用和军用需求融合
双重用途概念在民用和军用基础设施需求之间实现了显著的协同效应。主要由国防资金资助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并改善民众生活质量。
这种综合方法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公众对国防投资的接受度。现代化的高性能基础设施既服务于国家安全,也服务于经济繁荣。
弹性和冗余系统
现代基础设施系统容易受到破坏、网络攻击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需要开发具有弹性和冗余的系统。关键交通路线必须有替代路线,中央通信系统也需要备份解决方案。
分散关键功能并创建模块化系统,可提高基础设施在危机或冲突情况下的生存能力。这需要从规划阶段开始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并将冗余功能集成到所有关键系统中。
德国转型为现代化、防御稳固的北约后勤枢纽,是二战后重建以来面临的最大基础设施挑战之一。数十年来积压的数十亿欧元维修工程如今必须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完成,与此同时,新威胁和不断变化的战略形势也对德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通过坚定的投资、创新的解决方案以及民事和军事行动方的密切协调,德国才能履行其作为欧洲防务中心的新角色。敷衍了事的时代已经结束——欧洲的安全取决于德国基础设施的成功现代化。
建议 - 计划 - 实施